高空坠落的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
在特种作业领域,高空作业因复杂的作业环境与高风险特性,始终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环节。数据显示,在建筑业 “三大伤害” 事故中,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率高居榜首。为切实降低此类事故的发生概率,需要从技术防护、安全管理、个人防护、社会协同等多个维度构建全方位防护体系。
一、技术防护:筑牢物理安全屏障
1、基础防护设施搭建
临边作业区域必须设置防护栏杆,其高度不得低于 1.2 米,并配合密目式安全立网进行封闭,形成稳固的防护屏障。各类洞口需要因地制宜,或使用坚实盖板覆盖,或安装防护栏杆,电梯井口更要配备专用防护门。对于垂直运输设备与建筑通道平台,两侧需设置双重防护结构,保障人员通行时的安全。
2、安全作业系统构建
针对高空移动作业场景,水平生命绳系统必不可少。在钢结构施工过程中,钢梁一侧要安装连续不断的钢丝绳生命绳;屋面作业时,不仅要铺设防滑走道板,还需在下方设置安全平网,形成多层防护。此外,高空作业车、吊篮等设备需定期检查防坠装置,确保制动系统时刻处于可靠状态。
二、安全管理:规范作业全流程
1、严格资质准入与培训
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,且在作业前接受专项安全培训。患有高血压、心脏病等不适合高空作业疾病的人员,严禁参与相关工作。同时,作业期间严禁饮酒或服用影响判断力的药物,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。
2、完善作业审批与风险管控
实行分级作业许可制度,对于 30 米以上的特级作业,需配备可靠的通讯装置。作业区域要设置醒目的警戒标识,若因特殊情况需要拆除防护设施,必须经过严格审批,并在作业完成后及时恢复。遇到六级以上大风、雨雪等恶劣天气,应立即暂停高空作业。
三、个人防护:强化个体安全保障
1、规范装备配备标准
作业人员需穿着防滑鞋、紧口工作服,并正确佩戴双钩五点式安全带。安全带使用时应遵循 “高挂低用” 原则,双钩分别固定在独立锚点,严禁同时脱钩。使用防坠器前,要仔细检查速差自控功能,确保坠落制动距离不超过 1.2 米。
2、明确装备使用规范
作业过程中,工具和材料要全部装入工具袋,大件物品必须绑扎牢固。攀登作业需使用垂直安全绳,且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进行,严禁手持物品上下。在轻质屋面作业时,必须铺设专用脚手板,确保作业安全。
四、社会协同:营造安全作业环境
1、提升公众安全意识
非作业人员应与作业区域保持安全距离,不得随意触碰安全绳等设备。家长需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,使其远离作业现场。施工方要在作业区域设置明显警示标志,夜间悬挂红色警示灯,提醒周边人员注意安全。
2、健全应急响应机制
作业现场需配备急救箱,作业人员应掌握心肺复苏等基本急救技能。一旦发生坠落事故,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展开救援,防止二次伤害。对于重伤员,要及时固定骨折部位,并迅速联系医疗救援,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。
来源:互联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