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限空间作业:安全准则与防护要点
在各类生产场景中,存在着一类特殊区域 —— 受限空间。简单来讲,凡是通风条件不佳,容易积聚有毒有害气体且可能导致缺氧状况的设备、设施以及场所,都被划定为受限空间。而进入这类生产单位的受限空间展开作业,就叫做受限空间作业。需格外注意的是,这类作业潜藏着巨大风险,一旦发生意外,往往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。
为确保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无虞,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循以下 “八个务必”:
1、务必申请获批:作业前,需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,只有在获得批准后,方可开展作业。
2、务必安全隔绝:要将受限空间与其他相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管道、设备等进行可靠的隔离,从源头上消除潜在风险。
3、务必置换通风:通过有效置换与通风,改善受限空间内的空气环境,降低有毒有害气体及可燃物质的浓度。
4、务必按时安全分析:依据规定时间,对受限空间内的气体成分、氧气含量等关键指标进行检测分析,为安全作业提供科学依据。
5、务必佩戴规定防护器具:作业人员应根据作业环境和风险类型,正确佩戴如安全帽、防毒面具等符合要求的防护装备。
6、务必容器外有人监护:在受限空间外,必须安排专人负责监护,时刻留意作业人员的动态,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。
7、务必具备抢救后备措施:提前制定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,并配备相应的救援设备与物资,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展开救援行动。
8、监护人务必坚守岗位:监护人员要保持高度警觉,不得擅自离岗,切实履行好监护职责。
同时,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还需遵循五条铁律:
1、严格审批,杜绝擅入:作业审批制度必须严格执行,严禁任何未经许可擅自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行为。
2、通风检测,合格作业:始终坚持 “先通风、再检测、后作业” 的原则,通风和检测不达标时,绝对禁止作业。
3、配备防护,规范监护: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要配备齐全,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,没有完善的防护和监护措施,坚决不能作业。
4、安全培训,合格上岗:对所有参与作业的人员都要进行全面、系统的安全培训,只有培训合格者,才有资格上岗作业。
5、制定应急,科学施救:预先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,在作业现场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,坚决杜绝盲目施救行为。
进入受限空间的个人安全防护措施,主要涵盖以下方面:
1、气体检测先行:利用专业的气体检测仪对受限空间进行全面的气体检测,只有在确认各项指标安全后,方可进入。
2、缺氧有毒防护:当作业环境存在缺氧或有毒气体风险时,作业人员应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,必要时系好救生绳,以保障自身安全。
3、易燃易爆防护:在易燃易爆的受限空间作业,要穿着防静电的工作服与工作鞋,选用防爆型低压灯具以及不会产生火花的工具。
4、酸碱腐蚀防护:倘若作业环境中有酸碱等腐蚀性介质,作业人员需穿戴好防酸碱的工作服、工作鞋以及手套等防护用品。
5、噪声防护:针对产生噪声的受限空间作业,作业人员应佩戴耳塞或防噪音耳罩,保护听力健康。
在受限空间作业期间,建议每2小时进行一次监测。若监测分析结果出现显著变化,应立刻停止作业,组织人员撤离,对现场展开妥善处理,直至再次分析合格后,方可恢复作业。此外,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时间与气体检测时间间隔原则上不应超过30分钟,若现场条件允许,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,但最长不得超过60分钟。
来源:互联网